无人船+水下机器人!北京亦庄企业实现“全无人”水域自主作业

当水下机器人工作时,往往需要有人在岸上远程操控,如何通过水面、水下联动实现水域完全自主无人化作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企业博雅工道(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雅工道”)将无人船和无人码头、水下机器人自由组配,让无人船带着水下机器人去开展深水测探、水文测量等工作,实现7×24小时全天候连续无人监控。博雅工道副总经理张宇说:“攻克水下机器人国产空白,目前我们自主研发的产品主要包括仿生水下机器人和缆控无人潜航器(ROV)两大类水下机器人,正在开发第二代无人船,预计今年6月上市。”
两大类:仿生水下机器人和ROV
相比能跑能跳的陆上机器人,水下机器人虽不常见,却是开发海洋资源的核心装备,能潜入水中甚至深海辅助人们进行极限作业。
在博雅工道的展厅,集中展示着他们自研的各式各样水下机器人:水下仿生机器人形如金龙鱼、鲨鱼、蝠鲼等,难辨真假;观测级、作业级的各种ROV(ROV——Remote Operated Vehicle,遥控水下机器人),则像一辆辆方方正正能在水下搭载各种工具移动的平台车。张宇介绍道:“博雅工道是国内首批水下机器人企业之一,从2015年研发仿生水下机器人起家,攻克了水下仿生、运动控制、水下通信、水下协同等多项关键技术,使其不仅能用于观测、勘探等民生领域,也能用于军事国防领域。”

△博雅工道的仿生机器金龙鱼。资料图

△博雅工道的智能仿生鲨鱼。资料图
2019年,博雅工道开始瞄准被国外企业机构垄断的ROV市场,进行技术迁移和新一轮突破。其中动力装置成为一大挑战,博雅工道从仿生鱼尾向螺旋桨推进器转变,自研核心零部件,还联合行业伙伴开发了耐高压的脐带电缆技术,使得ROV可以通过脐带电缆与水面船舶的电源相连接,由操作员实时遥控,进行海洋勘探开采、水下维修、消防救援等。
新模式:无人船+水下机器人
“由于ROV受制于水上电源供给和人员操控,用无人船牵引水下机器人的方案,成为我们开辟水域完全自主无人化模式创新的突破口。”张宇说。
与传统无人船相比,博雅工道研发的无人船不仅具备环境监测、数据采集等功能,还能给水下机器人提供电源供给、通信中继及操控,以及停泊平台。无人船+水下机器人,再搭配无人码头,博雅工道打造出一整套水域无人值守作业平台,实现无人船带着水下机器人自动出任务和自动返航存储,实现“水面+水下”一体化全覆盖。

△博雅工道水下机器人家族。资料图
“我们正在高原湖泊等偏远地区推广应用这套方案。”张宇说:“比如在偏远的水文站,无人船能携带水下机器人去完成水下地形、水温、水流等数据采集任务,人们不再需要值守在艰苦一线,可以在全国各地远程遥控水文监测工作。”

△博雅工道水下机器人为中海油集团提供水下服务。资料图
当前,博雅工道正对无人船进行迭代升级,面向水域的无人环保市场,开发第二代无人船。张宇介透露道:“我们在第一代无人船基础上,进行了小型化设计,还新增了水面垃圾自动清理功能,以后能应用水域无人值守模式去做垃圾收集和储运工作。”
多场景:奔向深海科技
近年来,博雅工道从打造装备群向建设标杆示范场景转变,已设立子公司运营三亚南山港科考业务。
“南山港是我国距离千米水深最近的一个码头,具备天然的水下科考、深海装备试验优势。”张宇说。因此,博雅工道将南山港打造为国内首个综合性公共科考母港,通过整合深海科考资源,破解行业服务断链难题,构建覆盖海试保障、装备维人才培养等全链条的科考服务体系,吸引更多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事业单位来这里开展海洋测试和水下装备试验。他表示:“这不仅提升了我们的水下机器人研发能力,助推海洋经济领域整体测试环境,也进一步拓展公司业务范围,涉及产业链上下游更多环节。”
截至目前,博雅工道的水下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海洋工程、水利工程三大板块,在工业级水下机器人领域做到国内第一梯队,市场占有率排在国内前三。张宇说:“今年,‘深海科技’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将以水下‘机器人+无人船’为跳板,向更广阔的海洋装备市场拓展。”
博雅工道的水下机器人正奔赴山河湖海,它们的“家”一直在北京经开区。不久前,北京经开区正式全面开放亦庄新城场景资源,在两年内释放超万台、近50亿元具身机器人应用机会,建设高端制造、园林水域等九大标杆应用场景。张宇表示:“我们是在北京经开区政策、服务等支持下发展壮大的,未来也希望进一步参与到北京经开区的场景建设中。”
编辑:徐祎
来源:北京号
作者:北京亦庄官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