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浪文章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创新实践引领“新文科”高质量发展

时间:

“新文科”建设承载着推动人文社科新发展的使命,致力于培养更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乘势而为,引领“新文科”价值的深度重构,以技术创新助力文科建设的自我革命,驱动传统文科学科重组和交叉融合,持续推动“五高建设”(打造高层次平台、组建高水平团队、申报高级别项目、产出高质量成果、获批高等级奖项),打造基础文科、应用文科、新兴交叉文科协同发展的精品文科建设格局。

创新培养模式 构建“新文科”人才方阵

适应新经济和新科技发展的时代之需,学校实施“学科融合创新”计划,优化文科学科布局,夯实基础型学科,加强应用学科,强化交叉学科,打破学习边界和学科边界,推动文科间、文科与理工学科的交叉融合,打造有利于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生长的学科生态,为文科发展开辟了新的学科生长点。

在专业建设上,学校以基础学科贯通带动应用学科,以“会计学”“数字媒体艺术”“金融工程”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为示范,推动现有文科专业提质升级。同时,推进文科学科专业间的深度融通,打造了低空经济、计算法学、气候金融、气候法学等新兴应用型文科专业,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实用的学习选择。

学校通过课程体系创新推动文科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夯实基础课程群和专业课程群建设,加快建设交叉课程群,探索跨学院建设大类学科基础课程。此外,推出人文、社会、自然通识教育精品课程,优化完善实验、实习、实训和实践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契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素养训练。

推动书院式人才培养,是学校在“新文科”人才培养上的创新之举。依托学校优势特色学科和高水平师资队伍,实行精英教育、个性化培养和国际化办学,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的通专结合、文理交叉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突破科研壁垒 打造“新文科”创新前沿

有组织科研创新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学校支持标志性学术作品的出版,以“勇闯无人区”为研究范式和创新导向,通过打造交叉创新团队、资助出版系列丛书和支持出版学术专著等方式,推动有组织科研,培育重大科研项目和高水平成果,为教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学术空间。

推动高水平成果产出方面,有组织凝练研究主题和方向,鼓励科研人员长期聚焦前沿研究领域开展创新研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通过提高高质量贡献绩效、开展高水平学术论文攻关等措施,有效激发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产出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精品。

决策咨询和资政建言是文科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渠道。学校通过加强智库发展顶层设计、开展有组织议题攻关和整合拓展智库资源等方式,积极促进高质量资政建言类成果产出,打造了具有竞争力的新型智库,产出标志性智库成果,实现从“知识生产导向”向“国家战略驱动”的转变。

践行社会责任 彰显“新文科”使命担当

社会服务与学术品牌建设是“新文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服务方面,学校充分利用“新文科”建设成果,积极对接政府、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的需求,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社会服务活动。通过参与政策咨询、规划制定、人才培养等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学术品牌建设上,学校以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发展论坛、《阅江学刊》、阅江论坛等平台为依托,持续开展高质量、通识性、多样化的讲座和交流活动,提升自身学术影响力,以广博的学术视角、开阔的问题意识和深厚的学术积累,推动《阅江学刊》提档升级,也为学术品牌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使其成为展现学校“新文科”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下一阶段,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将持续深化“新文科”建设,继续书写学科建设的不凡历程,发挥文科在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理性批判、系统思维和价值判断的功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和文科人才资源。

(作者:尹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