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浪文章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管理层降薪千万,浙商银行分红力度也下降了

时间:

来源:市场资讯

4月3日,浙商银行(601916.SH)召开业绩说明会,即将出任新行长的陈海强在说明会上讲述了该行未来经营思想与战略。

业绩会前一日,浙商银行刚刚发布公告宣布,陈海强任浙商银行党委副书记,提名陈海强任浙商银行行长。董事会将尽快按照法定程序完成行长的聘任工作。

浙商银行去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双双增长,全年营收676.5亿元,同比增长6.19%,净利润151.86亿元,同比增长0.92%。陈海强搭档董事长陆建强“双强”组合落定后,业内对于浙商银行的未来经营战略也颇为关注。

陈海强现年51岁,早年曾在工行、中国投资银行、国开行、招商银行就职。2015年,陈海强加入浙商银行后相继掌舵宁波分行、杭州分行,后一路晋升至副行长,业内对其评价颇高。待其任职资格核准后,浙商银行将形成“一正三副”格局,三名副行长分别为景峰、骆峰(兼任董事会秘书)、林静然。

对于浙商银行未来发展战略,陈海强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浙商银行不会一味追求规模情结,不走垒大户的老路,不会关注短期业绩、挣快钱,这些都是浙商银行追求长期价值的选择方向。

事实上,浙商银行近几年一直在化解历史风险。“稳”字当头的战略下,管理层也开始带头降薪。

2024年,浙商银行几位副行长薪酬大幅下降,陈海强、景峰、骆峰薪酬相比上年分别减少243万元、252万元和261万元。整个管理层年度薪酬总额相比上年下降近千万,这种降幅在上市银行中极为罕见。此外,浙商银行去年执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1424人次,追索扣回绩效薪酬3033.78万元。

在浙商银行净利润增长的前提下,其分红的力度持续下降。2024年,浙商银行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息1.56 元(含税),股利支付率为28.21%。2022年和2023年,其股利支付率分别为32.8%、29.93%。

浙商银行虽然实现业绩“双增”,盈利能力却稍显压力。其2024年营收增速在九家A股股份行中居首,但净利润增速处于中下游水平,甚至逊于同省宁波银行、杭州银行两家城商行。

2024年,浙商银行营收在三家浙江上市行中排名第一,比杭州银行多出近300亿元,归母净利润则在三家银行中垫底。

浙系“一哥”不稳

截至2024末,浙商银行的资产规模为3.3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78%。存贷款总额分别为1.92万亿元和1.86万亿元。无论从资产规模和存贷款总额上,浙商银行的表现皆优于其他两家银行。

值得注意的是,宁波银行做大客群,做深经营战略的持续,使得浙商银行和宁波银行的存贷款总额差距正逐渐缩小。

2023年末,浙商银行的存款总额尚比宁波银行多出2746亿元,2024年末,二者差距已缩小至不足900亿元。

从信贷业务业务上看,浙商银行贷款增速要落后于宁波银行和杭州银行,且连续三年下滑。2024年,浙商银行发放贷款总额同比增长8.21%,宁波银行增速为17.83%,杭州银行也实现了16.16%的同比增长。

从经营层面上看,浙商银行主要以对公业务为主,2024年,浙商银行公司贷款额占比达到67%。原本公司贷款收益率就比个人贷款收益率要低,叠加贷款增速放缓,在息差下行的背景下,导致浙商银行的营业收入增速落后。

不过,浙商银行2024年在非息净收入上的表现着实亮眼。去年该行实现非利息净收入224.93亿元,较上年增长39.05%,占营业收入的33.25%,较上年上升7.86个百分点,收入结构不断改善。其中,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汇兑净收益等其他非息净收入起到绝对支撑,合计净收入180亿元,同比增长61.69%。

浙商银行作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理应比定位于城商行的宁波银行和杭州银行更具竞争力。不过,浙商银行却在很多层面敌不过另两家银行,这一点在市值上的反应尤为突出。

2024年,银行股集体迎来上涨行情,浙商银行全年涨幅15.48%,而宁波银行和杭州银行年度涨幅分别为20.89%和45.95%。截至4月3日,浙商银行股价为2.98元/股,最新市值818亿元,不及宁波银行的一半,比杭州银行也少百亿。

历史包袱基本出清

虽然浙商银行2024年度营收、净利润增速不及宁波银行和杭州银行,但受困于息差下行的影响,在商业银行普遍业绩承压的环境下,浙商银行2024年的业绩表现依然显得可圈可点。

现金分红力度衰减的背后,也是浙商银行补充资本的反应。2024年,浙商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38%,较上年提升0.16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较上年末也都有了提升,但比起宁波银行还要低不少。

在资产质量方面,浙商银行与宁波银行和杭州银行差距更大。截至2024年末,浙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38%,而宁波银行和杭州银行均为0.76%。

浙商银行早年间与浙银资本、浙商产融采用“投贷联动”打法,资产规模迅速扩张。浙商银行的发展模式一度因打“擦边球”而引发争议,也为后来几年的不良资产风险暴露埋下隐患。

之后,浙商银行频繁出现在暴雷企业债权人名单中,踩过的“雷”包括乐视控股、安信信托、康美药业、北大方正以及浙江本地的新光控股、银亿股份等。

近年来,浙商银行保持较大的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年报显示,2024年,该行向资产管理公司转让不良贷款201.44亿元,较2023年度的53.75亿元增长274.77%。全年计提信用减值损失281.95亿元,较上年提升7.97%。

2024年,浙商银行也有效压降了房地产的不良率,截至年末,其房地产业的不良率已从上年的2.48%降至1.55%。

在业绩说明会上,陆建强坦言,“做金融真的要坚守合规,宁可少挣一点钱没事的,慢一点没事的。如果冒进,冲破合规,看上去增长很快,到后面一地鸡毛。这就是浙商银行前几年的画像。”

其进一步表示,近三年来,浙商银行始终把风险化解作为头等大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化解处置风险,浙商银行的历史包袱基本出清。

(转自:达摩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