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浪文章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濮阳市华龙区黄河路街道深耕基层治理新局面

时间:

河南经济报记者 宋明增 通讯员 张琳慧

"过去小区乱糟糟,现在处处有管家!"金丰小区居民王阿姨指着新建的孝道文化广场感慨道。在黄河路街道,像这样的蜕变正在76个无物管小区同步上演。街道通过党建引领、分类施策、多元共治,成功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为居民打造“有坚强党组织、有规范自治组织、有基本物业服务、有固定议事阵地、有长效管理机制、有良好小区风气”的“六有”小区。

党建赋能,激活多元共治新动能

黄河路街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搭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联动体系,实现76个无物管小区实现党支部全覆盖。选优配强支部带头人,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为解决民生难题,街道创新协商机制,打造“居民议事会”“小马扎议事会”等平台,构建“社区+网格+居民”三级协商架构,累计解决民生问题200余件。针对自治基础薄弱的小区,组建23支由网格长、网格员、党员和居民共同参与的居民议事协商队伍参与小区事务管理,充分发挥居民自治作用。同时,街道推行“1+9+N”党建联盟模式,携手42家驻区单位和社会组织分包小区,健全“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网络,召集780余名驻区党员担任单元(楼栋)长,凝聚起基层治理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分类破题,蹚出长效治理新路子

黄河路街道根据小区实际情况,实施精准分类治理,以海斯顿小区、颐和花园小区为示范,提升规范化管理服务水平;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对市人民医院、卫河河务局等7个职工家属区实施“协同”管理;对71个已完成改造的老旧小区,依托居民代表会、协商议事会等自治组织,实行“一小区一方案”自治模式;对5个未完成改造的小区,加强居民代表协商议事会组织建设,同步推进小区改造和管理。

金丰小区通过“支部+议事会+居民”自治模式,实现卫生费收缴率达95%;富康小区则探索“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自治模式,物业费不升反降,居民满意度显著提升。

此外,街道推进“红色物业”建设,在海斯顿小区、颐和花园小区建立红色物业党支部,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党支部交叉任职,营造红色氛围,打造党建文化主题公园,激发群众参与治理积极性。

靶向攻坚,实现治理效能新飞跃

黄河路街道高度重视无物管小区治理工作,先后组织专题调研7次,召开多次专题会议进行研讨,制定《黄河路街道党建引领无物管小区治理行动实施方案》,摸清底数、充分调研、发动群众、强力攻坚,全面推进无物管小区治理。

黄河路街道辖区71个老旧小区通过修缮道路、雨污水管网、门禁、绿化等基础设施改造,小区环境焕然一新。同时,清理违建43处,整治夜市扰民12起,小区治安案件下降60%,居民生活更加安心。通过居民自治和党建引领,小区居住环境更加优美,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攀升。

文化沁润,做好深耕细作新实践

黄河路街道注重以文化提升治理温度,制定小区居民公约,开展“文明楼道”“孝心楼道”等文化创建活动,让居民切实感受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实惠感、参与感和成就感。

街道协同驻区人大代表开展“代表进小区”活动,倾听群众建议,参与纠纷调解,共同筹资打造“金丰小区代表议事亭”“孝道文化广场”“廉政文化广场”,让小区居民在工作之余、茶余饭后有个沟通的好去处,让小区幼儿有个玩耍的好场所。同时,又能学习感受传统文化,受到居民的广泛赞誉。

"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向峰表示,通过构建"党建搭台、群众唱戏、文化铸魂"的治理生态,实现了三大转变:治理主体从"单一管理"转向"多元共治"、服务供给从"基础保障"转向"品质提升"、居民角色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