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资助学生9106人!东莞助学老人“坤叔”走了
东莞助学老人坤叔走了!南都记者从东莞市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获悉,4月13日,坤叔与世长辞,享年80岁。而4月11日,坤叔刚过完农历生日。
1988年,坤叔走上了助学之路,至今已有37年。截至目前,坤叔助学团队共资助了9106名学生,为孩子们点亮求学之梦。

助学老人坤叔。
因帮女儿回信走上助学路
坤叔,全名张坤,土生土长的东莞人。1988年,坤叔的建材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女儿张莹在一场青年歌手大赛中脱颖而出,每天都能收到很多歌迷的来信。
为了不影响女儿的学业,坤叔帮女儿回信,每封必回。其中,有一封来自陈新妹的信件说,自己交不起50元学费,打算辍学。在给陈新妹的回信中,坤叔附上了学费。“怎么能因为交不起几十块钱学费就不念书了呢?不值得。”他寻思着。
就这样,陈新妹成了坤叔资助的第一个学生。随后,坤叔又以女儿的名义陆续资助了多名学生。慢慢地,广东的媒体得知,这位十几岁的“小歌星”还在做好事,于是有人跑到坤叔家里采访。大家这才知道,真正在助学的原来是“星爸”。

坤叔(右一)和受助的学生。
此后,坤叔在助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由于涉及助学的事务越来越多,2000年,坤叔干脆关掉公司,专注于助学事业。2011年,坤叔助学团队正式注册,取名“东莞市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
多年来,坤叔一直奔波在全国各地助学,每个资助点每年至少走访两次。“一年至少有200天在路上或者在学校。”他说,自己心里总会惦记孩子们,即使长途奔波也不觉得苦。“如果不去,反而觉得不自在。”
每到一所学校,见到孩子们,坤叔说得最多的两句话就是:“收到钱了吗?”“给资助人回信了吗?”

助学老人坤叔。
助学团队共资助9106名学生
多年来,坤叔助学团队越来越庞大。至今,该团队资助学生共达9106人,遍及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多个省份。
在所有的资助点中,湖南凤凰是最重要的一站。1998年,东莞一名姓杨的作家回老家凤凰过年时,一位校长告诉他,学校里有一些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没有钱读书,面临辍学,能不能找人帮忙。这位作家一口答应,带着11名学生的资料回到广东,准备找资助方。
然而,作家找了很多人都碰壁了。后来,他硬着头皮找到坤叔,希望坤叔认助一个孩子,他也能“交差”。谁知,坤叔一下将11名学生全部认捐了,这让作家大吃一惊。
凤凰的学生知道有个叫坤叔的人给自己捐钱了,便给坤叔写信。有两封先后的来信,不约而同写道:“我们班上有个学生,比我家还穷,能不能把我的那份助学金给他?”
孩子们的纯朴打动了坤叔。他心里一酸,回信说:“不要让了,再增加就是了。”坤叔马上又资助了这两名新的贫困学生。
至今,坤叔助学团队在凤凰资助的学生共有3666名,占了资助学生总数的四成。

坤叔(右)在凤凰助学。
“把张爷爷的那份善意传递下去”
坤叔助学坚持“三个原则”:随缘结对,不强制摊派;资助人直接把钱送到受助学生手中;资助人须“一管到底”,即认捐后,须一直资助到学生毕业,不能中途放弃。
“每次我们去三个人,当地就有5个、10个、甚至30个人跟我们一起参与助学。”坤叔曾称,据他们了解,受助学生中没有一个“变坏”,让他颇为欣慰。他认为,这跟“千分一”“一管到底”的助学理念分不开。他也鼓励孩子们跟资助人多沟通联系,进行精神交流。
回顾这漫漫助学之路,坤叔曾坦言,当初没想到自己能坚持这么长时间;之所以能做下来,是因为助学收获的精神上的回报非常丰富。“受助学生跟我们都有联系;每到过年过节,他们就会打电话、发信息,应接不暇,感觉很幸福。”
“看着这些孩子学习、工作、成家,看到他们的成长,让我感到自己的人生很有意义。”坤叔说。

坤叔在助学的路上。
2018年,由于身体原因,坤叔选择了退休,“千分一”的事务性工作交由其他工作人员打理。“千分一”工作人员嘉文告诉南都记者,由于坤叔体内安装了7个支架,加上年事已高,近几年来,他已很少出差参与助学。“但近距离的助学还是会跟着去。”
受助者麻文婷认识坤叔的时候只有5岁。如今,她已成为“千分一”的一名工作成员。坤叔离世后,她说,“我们会继续好好助学,把张爷爷的那份善意传递下去。”
坤叔,一路走好!
采写:南都记者 田玲玲
(“千分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