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浪文章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泰国“免签”或大调整!大批中国学生签遭严查!

时间:

当“签证”不再只是旅行的入场券,而成为部分灰色生意的通行证,泰国终于按下了暂停键。


从总理佩通坦亲自下令审查免签停留时长的“适当性”,到佛教大学被卷入学生签发放风波,再到南奔府府尹火速出手,吊销28名持签证非法居留者的签证——一连串看似分散的新闻,正串联出一个值得全社会警惕的图景:


签证制度,已不只是旅游工具,更是泰国管理的“缝隙”。


当原本属于教育、文化、交流之名的学生签,沦为某些人的“变相居留手段”;当免签政策的初心是欢迎游客,却被滥用为非法务工的跳板——泰国必须面对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开放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而这个四月,或许就是泰国签证制度“重启起点”。



“免签”恐有变化!泰总理佩通坦下令对“停留时长”影响进行研究审查



4月22日,据泰媒消息称,泰国总理府办公室发言人吉拉育先生透露,当天举行的内阁会议上佩通坦总理下令对政府为促进旅游业而采取的免签措施,即对部分国家/地区给予60天和90天免签停留的适当性进行研究。


由于免签措施实施以来,有部分游客利用这一权利做出逾期滞留及非法务工等违法行为。


因此,佩通坦总理要求泰国外交部、内政部、旅游与体育部严格执法并对违法者依法处置。



同时要求研究和收集上述措施的影响,尤其是在泰停留时长的适当性,以用于调整措施为国家带来最大利益,并符合促进旅游业的主要目标。


而在此之前,泰国旅游观光协会(ATTA)会长西萨迪瓦先生曾表示,希望政府考虑将对93个国家/地区的最长免签停留时间缩短至30天,因为当下最重要的是解决安全问题。



而对于前往泰国旅游的外国人,有必要核实是否为真正的游客,因为现在对安全造成影响的问题有很多,泰国的执法也必须严格认真。


吉拉育补充道,佩通坦总理已下令所有部门共同为前来投资及旅游的外国人树立信心,以确保她们有信心前来泰国旅游和进行投资。


对此,泰国政府也已做好安全照顾的准备,以及有全面的经济促进措施,旨在加速复苏并持续推动泰国下半年的经济。


外国人持“学生签”在泰务工?泰国南奔府尹下令调查!现已吊销28人签证!



据悉,4月21日,泰国社交媒体上出现一则消息称,有外国人群体持学生签在泰非法居留和工作。


获悉此事后,南奔府府尹维瓦立即下令让南奔府警局局长布亚瓦着手调查消息的真实性。


调查发现,外国人所使用的签证属于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与创新部下属的某所大学,该所大学于2024年5月开设了短期教学课程,为针对外国人的泰语教学项目。



对此,移民局依法采取检查监督措施,涵盖申请许可和获得许可后等阶段,并与学校协调以每周汇报学生的出勤情况,即每周三均会有现场和线上授课,一旦发现学生未按照标准上课,则将吊销其签证。


此外,调查还发现,自学校开设该项课程以来,移民局已累计吊销28人的签证,后续相关部门还将继续对上述事件进行详细调查。


网络主页曝光中国人持“学生签”在泰居留-务工!有佛教大学牵扯其中?



据泰媒消息,近日,泰国某网络主页曝光了向中国人发放签证的流程,即持泰国大学发放的学生签证来泰居留和工作。


据网页消息,位于曼谷、春武里府和清迈府的多所大学参与向中国学生发放学生签证,但在中部地区的签证价格相对较高,使得大部分中国人选择在清迈办理签证,特别是清迈府逮捕大型华人电诈团伙新闻发生前,学生签证业务在当地蓬勃发展。


同时,该主页还揭露了涉嫌其中的3所大学,令人震惊的是其中包含了一所佛教大学。



新闻曝光后,其中一所大学发布说明称,已与移民局签署了谅解备忘录(MOU),未参与其中且愿意接受政府部门调查;另一所大学也发布了类似的说明,确认严格遵守法律程序且可以接受调查。


而值得关注的是上述佛教大学,网页指出在中国知名社交平台“小红书”上存在中国学生签证交易行为。


而此事在泰国的网络媒体上引发热议和批评,很多人质疑上述大学在发放学生签证方面的透明度和合法性,特别是其中涉及佛教大学,希望相关部门尽快介入调查,防止有人利用学生签证渠道在泰从事非法活动。



同时,还有消息称,此前有一名自称是上述佛教大学学生的中国人前往南奔府移民办续签,但其并未真的在大学上课,且有专门的团伙向该类人员收取10,000泰铢办理费用和交通费用,后续会将相关人员送往各个地点非法务工。


而据最新消息,4月22日,该佛教大学发表声明称,大学已协调相关行政部门核实情况,可以确认的是学校没有中国学生存在欺诈行为,或不是学生身份却利用该渠道违反国家法律的行为,学校管理具有纯洁性且不存在新闻所报道情况。



此外,获悉此事后,南奔府府尹维瓦立即下令让南奔府警局局长布亚瓦着手调查,且初步调查发现,该所佛教大学于2024年5月开设了短期教学课程,为针对外国人的泰语教学项目。


而府移民办则是对其有采取检查监督措施,涵盖申请许可和获得许可后等阶段,并与学校协调以每周汇报学生的出勤情况,即每周三均会有现场和线上授课,一旦发现学生未按照标准上课,则将吊销其签证。而自学校开设该项课程以来,移民局已累计吊销28人的签证。


泰国“免签”,何去何从?


4月的泰国政坛与社交网络,被一连串关于签证制度的爆点信息推向风口浪尖。

从佩通坦总理下令审查免签政策“停留时长”的适当性开始,到网络主页曝光中国人持“学生签”非法居留与务工的灰色链条,再到佛教大学涉入签证争议,南奔府府尹亲自出手调查并吊销28人签证,泰国正处在一场关于“签证治理与国家安全”的深层次审视周期中。



从“免签”利好到“漏洞浮出”


泰国近年来大力推动开放型旅游政策,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免签”成为刺激外国游客流入、推动消费的重要手段。


对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国开放的60天乃至90天免签停留,曾被视为利好举措。然而,事实正在揭示另一面:

部分人员利用免签从事非法滞留、非法劳务乃至灰色产业活动,使得“促进旅游”与“维护秩序”之间的边界变得脆弱。

佩通坦总理在4月22日内阁会议上直接下令:审查免签时长的适当性,研究相关措施的影响,并要求多部门严厉执法。


此举标志着泰国政府开始重新校准其开放政策的尺度——不再片面追求流量红利,而是兼顾制度风险。

旅游政策,不再仅是经济刺激工具,也被纳入旅业管理和社会安全的范畴。



“学生签”异化为非法通道


比起免签问题更复杂的是“学生签”问题。


根据泰媒调查和曝光,一批在清迈、春武里等地高校发放的学生签证,成为部分外国人非法务工、长期居留的“合法外衣”。


部分个案甚至指向特定的佛教大学,其“泰语课程”被质疑为虚设,签证操作流程则存在团伙化、标准化的疑点。



从本质上说,该现象已经不是教育问题,而是泰国签证体系遭“机制穿孔”的具体表现。

而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类签证问题往往不具备“外部干预感”,而是内嵌在泰国社会系统中的某些松动节点之中,比如学校审批权力滥用、地方管理松懈、监管机制迟滞等。


这一切,令本应严肃的“教育签证”逐渐走向庸俗化、工具化,也极易被黑灰产业链利用。


此次事件中的佛教大学虽回应称课程真实存在,并非助纣为虐,但其仍面临声誉与社会信任的双重挑战。而28份被吊销的签证,只是冰山一角。



泰国“封闭”还是“回正”?


面对免签乱象与学生签危机,泰国是否会走向全面“收紧”?佩通坦并未直接给出明确答案。但她的两点表态值得深思:


一是“要调整措施以带来最大国家利益”,说明内阁并不排斥免签,但会强化“利益与秩序的边界管理”;


二是“欢迎合法投资与旅游者”,说明她仍然希望泰国对外保持开放,但不是无边界、无底线的开放。


因此,未来真正的签证的方向,不是“封闭化”,而是“秩序化”与“精准化”。



上述信息或许意味着:泰国签证制度将进入更成熟的“风险评估机制”阶段,不同国家、不同签证类型将实施分级管理、动态调整,涉及教育、旅游、劳务等交叉系统将被纳入统一评估。


从此,泰国措施将不再只是“宽”与“严”的二选一,而是围绕国家整体安全、经济活力与社会结构进行平衡重塑。



显然,开放的泰国也需要有门槛的信任体系。


在全球体系中,开放从来不是无限制的包容,也不是情绪化的迎合。


泰国正处在全球资本与人口流动的十字路口,免签政策与学生签制度只是显性的表现,背后更大的命题是:如何在“开放”与“管理”之间找到一个足够清晰、足够持久的制度边界。

佩通坦政府在这一节点上的应对,将决定泰国未来的对外战略走向——是被动收缩,还是主动调整,是持续吸引优质资源,还是在制度风险中自我消耗。

而这一次次被曝光的签证灰区,也提醒所有国家:真正的开放和热情形象,不在于入境有多方便,而在于规则是否可信、管理是否有力。


真正的受欢迎,也并不是“大门敞开,欢迎光临”,而是彼此尊重的“下次再来”。


文:布周十面派、泰国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