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浪文章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南平,在“双碳”赛道上加速奔跑

时间:

近日,2025(第九届)中国钢铁工业节能环保大会在南平召开。会上,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与南平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与南平碳计量中心开展碳计量产业链合作,为南平“双碳”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绿色是南平的天然底色,生态是南平的最大特色。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南平成为全省唯一以城市为试点入选的地级市。近年来,南平立足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抢滩布局“双碳”产业赛道,探索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做好碳监测“大文章”

南平为何能够成为“双碳”产业高地?一切得从两年前说起。

2023年3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碳排放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关键测量技术及标准研究”项目启动并落地南平;同年8月,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正式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成立并落地南平,成为我国第四个国家碳计量中心。

有了“国字号”项目和中心的加持,南平在碳监测方面抢占了先机,一系列产业相关科研成果随之应运而生。

在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大厦的福建瑞碳光电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实验室,记者见到了二氧化碳通量探测激光雷达。设备占地虽小,却大有文章。

“该设备是南平在‘双碳’领域的重要科研成果,主要应用于区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有效性评估、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等方面。”瑞碳公司总经理章振说,该设备目前已在福州罗源湾开发区的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试点应用,能够在百平方公里的中尺度区域内,实现每一个标准足球场范围的二氧化碳浓度遥感,有效弥补了当前点式仪器和卫星之间的探测尺度空缺。

据介绍,该设备获得了福建省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证,并入选福建省能源领域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推广目录。

除了研发碳监测设备,南平还上线工业碳排放物联网监测平台、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碳监测体系,完成“卫星对地观测下的森林碳指标监测体系标准”试点,不断推动“双碳”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今年,我们将重点推出福建省碳足迹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是支撑‘双碳’能力建设的重点大数据平台。建成后,预期将有超100家企业接入,实现碳数据互联互通。”南平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常务副主任郑明月说。

“量体裁衣”提供方案

竹产业是南平的特色产业。“双碳”产业的崛起,让南平的“竹”变得不一样。

南平在全国首创了《竹制品碳足迹计量评价方法》。“该项目通过系统梳理竹子生长过程累积的碳汇量和竹材加工过程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为打造‘零碳’竹制品提供依据,助力竹产业提档升级。”南平碳计量中心工作人员黄星星说。

不仅是竹产业,相关行业领域的转型升级也因此有了助力。“我们与南铝建立合作,将对铝冶炼、铝熔铸等温室气体排放实施碳监测和碳计量核算,为铝合金高端产品的低碳评价提供依据和科学支撑。”南平碳计量中心工作人员杨鑫介绍,去年6月,南平率先在电解铝行业开展碳排放监测计量体系平台建设。“我们和南铝还共同制定了电解铝行业的碳计量碳足迹团体标准,该标准前不久通过了技术审查,下一步将推动其成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

“不局限于南平,我们与国内多家大型企业积极对接,为更多企业‘量体裁衣’定制碳排放自动监测解决方案。”南平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助理张曦说,下一步,南平计划分别与国家铁路局、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和山西航天工业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打造“零碳低碳铁路站房”“低零碳园区和城市”和“煤矿碳计量”解决方案,将应用市场逐渐扩大。

为产业注入人才活水

“双碳”产业是人才驱动型产业。产业要发展,人才根基要先夯实。

近年来,南平创新推出一系列举措,向领域内人才伸出“橄榄枝”: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推出支持“双碳”人才队伍建设措施;推动成立全国首家碳计量相关的事业单位——南平碳计量中心,同时设立“人才周转储备池”,储备引进一批“双碳”领域的优秀人才。目前,南平已会聚国内140余名高层次“双碳”人才,包括行业领军人才18人,博士、硕士28人,为南平“双碳”产业的发展注入人才活水。

人才引进来,更要用起来。南平搭建了福建省“双碳”能力建设中心,进一步发挥人才作用,为“双碳”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该中心将作为全省‘双碳’领域的核心智库,汇聚人才力量,承担‘双碳’政策分析、碳排放数据管理、产品碳足迹管理、碳计量方法学和标准修订等任务。”郑明月说。

在产业发展中,一些新的职业随之出现。碳排放管理员是指从事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统计核算、核查、交易和咨询等工作的人员。随着“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特别是高排放类企业,对该职业的需求日益增加。

“我们曾在调研中发现,‘双碳’培训行业存在着培训机构混乱、缺乏统一教材等问题。”南平碳计量中心工作人员王郑江说。

去年底,南平启动了《碳排放管理员培训教程》编制项目,这也是全国首个碳排放管理员教程编制项目。“该项目对引导‘双碳’职业教育培训标准化、规范化和统一化发展,加快高素质专业化‘双碳’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王郑江说,为确保教程的质量和实用性,南平还将邀请相关科研院校和企业代表共同参与教程编制工作,编制完成后,该教程将在全国范围内通用。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