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浪文章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坚定不移推进保险资金长钱入市! 原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出席中长期资金投资策略会:双向奔赴重塑稳步上升走势

时间: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崔文静 北京报道 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是监管近年来的重要工作方向。体量大、资金来源稳定、久期长的保险资金,被视为中长期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4月11日深交所举办的中长期资金投资策略会上,原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介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截至2024年末,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约33.3万亿元。

资本市场对于保险资金入市敞开怀抱,保险资金需要资本市场提供优质投资标的。

根据黄洪的逻辑,保险资金入市,能够消化保险“天量资金”的配置压力,让资本市场发挥“蓄水池”的功能作用;保险资金入市可以依托资本市场价值发现、价值创造的功能,更好投资优质标的、增厚投资收益。

当下多部门正在积极推进长期资金长周期考核政策文件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将会尽快推出。文件出台以后,保险资金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将会全面建立,保险资金入市将迎来更多便利。

保险资产配置资本市场有硬需求

国内保险业快速蓬勃发展,保险深度、保险密度显著提升。

保险资金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金运用、资产配置挑战。

“从国际经验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经历约40年的利率下行期,甚至出现零利率、负利率现象。低利率虽然不利于保险资金运用,但却有利于人身险保单销售,表明低利率环境并未阻碍保险业发展,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才是推动保险业的最主要因素。”黄洪表示。

2024年,我国保险资金规模同比增速创近年来新高,预计未来还将维持中高速增长态势。

根据黄洪分析,当下以债券为主的固收类资产配置一直是保险资金运用的基本盘,但低利率环境将持续对保险资金运用造成严峻挑战,加之保险资金以往通过配置非标资产提高投资收益的路径受限等,保险资金作为大体量、长久期资金需要借助资本市场转化存量、吸收增量,以消化日益扩张的保险资金配置压力。

利好保险资金入市的更多新规即将到来

根据黄洪介绍,得益于“924新政”后资本市场大幅反弹,2024年保险资金财务收益率和综合收益率均同比有所提高,全年实现较好收益表现。

从配置比例看,保险公司大幅增配债券的同时,股票配置比例也有所提高,目前配置比例接近8%。

2024年,保险公司全年举牌20次,主要集中在高股息、低波动的金融机构、公用事业等领域,同样取得较好分红回报。

“由此可见,在当前固收类资产收益下滑、风险不确定性上升背景下,通过资本市场寻找优质标的,尤其是‘类债股’标的,既能较好契合保险资金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也能通过相对稳健的权益类投资有效缓释利差损风险。”黄洪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利好保险资金入市的更多新规即将到来。

证监会主席吴清在今年1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国有保险公司考核方式已经基本确定,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度考核权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

吴清提到,对商业保险资金,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这也意味着将每年至少为A股新增几千亿元的长期资金;第二批保险资金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将在2025年上半年落实到位,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后续还将逐步扩大。

保险资金作为长钱长投的重要力量,也将在资本市场重塑稳步上升走势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